談種子人才培訓計畫(STP)

Shun-Fang Shih
Sep 22, 2021

--

最近好像STP17正在招生,作為STP曾經的學員,也有很多朋友來問我參加的心得,索性就在報名截止前幾天來說說我自己的看法。

先說明一下,我自己是STP15 安勤科技組的學員(組長),然後就我所知這個計畫每年的運作方式可能會有很大的變化(而且十五屆大概是變動最大的一屆了....),所以我以下的個人心得可能沒辦法作為大家決定是否報名STP的依據,就只是提供一些經驗來跟大家聊聊。

STP 是甚麼?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公益的培訓計畫,會媒合企業跟學生來執行一些專案,一方面訓練大學生能夠培養出商管領域所需要的專案執行、簡報發表等等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幫助企業能夠以比較新穎或接近年輕人的角度來完成他們的企劃,除此之外,STP本身也會安排課程來對學員進行培訓,內容像是簡報、社群行銷、人才學等等。總的來說,就是讓學員可以在不用付錢且進入門檻相對低的情況下,學習到商管領域的知識以及相關專案經驗,企業也可以較低成本、創新的方式來完成專案。

那我以下就說明STP的規劃,可以參考下面的行事曆

  • 個人模組

個人模組就是指2021年1-3月的這個部分,然後原本的規劃好像是希望我們可以做一些慈善服務之類的(我也不確定,他們沒有說的很清楚),但不知道為甚麼後來都無疾而終,總之最後只有叫我們寫一些我個人覺得不是太有意義的報告(例如用一頁來簡單說明專案內容之類的),基本上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幫助

不過,也有可能是因為STP15受到疫情影響而沒辦法舉辦既有的活動,或許原本的安排是對我們很有意義的,我不清楚也不得而知,總之我自己當初在個模這個階段收到的組員評價也都挺糟,而這個或許也是STP15被批評的主因之一。

  • 團隊模組 - 課程

大家一樣可以參考上面的行事曆,基本上課程可以分為達人課、工作坊以及發表會三種。

  1. 達人課 : 就是會請一些業師來上課,主題包括簡報製作、社群行銷等等,然後我自己的想法是課程的品質很參差不齊,像我記得當時社群行銷的課就是請一位奧美的某個總監,他用了很多業界知名的案例來講解,也用很清楚的方式來跟我們說明社群行銷的要點,整堂課都頗有趣且有收穫的,但「如何認識一間企業」就完全是一場災難...那時候我們才剛進去,第一堂課(喔對,人才學也很糟...)的時候就跟我們說要準備下一堂的報告,然後就看到各組開始調查企業、做簡報,大家都當成是一次正式的presentation,結果實際上那堂課也沒教甚麼,甚至因為時間的問題,連各組的報告都沒來得及給評語。然後簡報那堂好像是抖音或某間中國公司的主管來上,說實話課程內容中也沒甚麼takeways。
  2. 工作坊 : 這個部分就是會邀請一些學長姊來分享關於履歷和面試、管顧業或影片剪輯等等各個方面的實用資訊,可能會蠻有幫助的,但我自己因為時間分配的關係都沒辦法去(工作坊是自由報名的),所以就不多做評論。
  3. 發表會 : 就是各組要針對專案執行的階段性成果進行報告,然後當場會有評審來幫報告內容打分並且給於評語,我覺得業師的講評都蠻有建設性的,也能從中吸收到一些不錯的建議,可以聽到其他組的專案細節,了解他們所採用的行銷策略跟做法也都挺有趣的,不過關於發表會有部分STP本身的問題,我後面會一起說。

這邊額外補充業師的部分,STP會配給每一組一位業師,像我們當時就是配到佳格食品的某位主管,然後業師主要會給予兩項幫助,其一是在發表會前給予我們建議,其二則是平常跟我們討論一些問題。我自己的感想是,當然業師人都很好,也會積極的關心我們,但實際上對於我們的幫助並不大,以第一項來說,雖然他可以給我們一些在簡報上或報告上的建議,但畢竟不清楚我們的實際專案內容,能給的幫助很有限,第二項則是STP每周都會給一些指定的題目討論,例如「領導者最重要的特質是甚麼」、「榮譽感是甚麼」之類的,說實話就是一些不是太有趣,也沒有甚麼實質幫助的問題,所以後來大家也都興致缺缺,就只是交交作業。

然後還有一點,每次的課程都是由各組分配來舉辦,要做的是不外乎錄影、點名、接待講師等等,老實說就是一些雜事,又因為STP舉辦課程的地點很常會更換,所以要處理這些事會弄得大家有點小煩躁,不過畢竟也不是很重的loading,就不多討論。

  • 團隊模組 - 專案

大抵來說就是幫助企業完成指定的行銷專案,例如我們安勤科技組就是要規劃一個CSR專案,利用企業所提供的設備來設計適合長輩需求的網站,並且前往某一間長照機構舉辦實體活動,在長輩們間推廣電腦的使用,幫助他們更有意願以及能力的來接觸這些設備。以下我就分成企業、PM跟專案本身三個角度來切入說明。

  1. 專案 : 專案的主題真的很重要,以我們15屆來說,我們是在報名前就知道各個企業的專案大概是做甚麼方向,會學習到的能力有哪些等等,但我不確定後面幾屆是不是一樣,總之,這畢竟是一個要延續3-4個月的Project,真的要慎選自己有興趣的,像我就有聽到一些學員的說法是,他們當初只是為了上而隨便選一個專案,其實對於內容興致缺缺,所以做到後來就會沒什麼動力堅持下去。那因為具體專案的內容要看各個不同的企業,甚至每年的企業差異會很大,所以我這邊就不多談,總而言之通常是行銷方面、大多傾向於學生或年輕族群,而且基本上是一定會有落地成果的(當然也有失敗的案例...),除了一個月一次的發表會外,最後也要產出一份完整的結案報告來說明專案的細節。
  2. PM : PM就像是每組的Team Leader,會負責規劃專案大致走向(我們這屆是這樣,聽說16屆就有變了)、作為學員跟STP的聯絡管道以及帶領學員完成專案等等,然後在15屆之前通常PM都是由上一屆同企業的組員留下來擔任的(像STP15的台泥PM就是STP14台泥的組員),會跟企業方比較熟悉,也會比較知道專案該有的走向(不過這屆有發生一些事,所以聽說規則有改了)。重點是,PM對於學員體驗的影響很大,像當時我們這組的PM就是比較放任式,會給我們很大的空間去自己完成任務,只有到DL才會確認進度,這種方式我自己會比較習慣,但有其他組的PM會要求每周開很多次會,緊盯著每個人的工作進度跟時程,對於任務的要求也會很高,所以常聽到有學員就會在私底下抱怨PM,如果是我可能也會覺得這種方式比較壓迫,不過畢竟PM的風格在報名前應該不太能夠掌握,所以老實說挺吃運氣的。
  3. 企業 : 在執行專案之前,通常會有一些企參或主管相見歡等等,可以藉此來了解企業風格或可能想要的專案樣貌,而在執行的過程中就需要跟他們進行一些會議討論或專案方向的修改之類的。跟PM一樣,企業也會對於專案的執行,乃至發表會的呈現上有很大的影響,像當初安勤科技就是比較讓我們放手自己做,專案的內容也都會以我們的想法為主,他們基本上只會在我們提出問題或真的需要調整的時候才會提供他們的意見(當然主管們還是非常關心我們的,也會給予我們很多職涯上的建議),不過像某些傳產可能就會對專案的控制力比較強,會需要每周都開會確認專案的內容跟細節符合他們的預期,甚至會花全力來協助學員在發表會上的表現,可能學員可以因此而學到比較多,但相對來說也會比較壓迫且想法可能沒有那麼大的發揮空間。

STP 讓我獲得甚麼?

  • 專案執行經驗 : 這個部分應該是我在STP中最實質的收穫,就像上面有提到的,基本上專案都會有落地的結果,所以參與這個企畫不僅讓我有機會能夠跟業界的公司進行實際的合作,同時這個合作的結果也是清楚可見的(例如我們成功提高多少%的電腦使用率或辦了多少人的實體活動等等),相信這樣的經驗不管是在履歷上或能力上都會有所幫助。更具體的部分就要看自己在團隊中的角色定位,像我當時是擔任小組與企業的聯絡人以及小組組長,所以學到比較多的可能就是向上溝通、做甘特圖來管理進度、統整組員想法之類的(像我們其他組員就會學到怎麼用Google Analytics來分析數據、怎麼設計一套能夠讓長輩願意參與的活動等等),總之專案執行的經歷是我在這份培訓當中最主要的收穫來源。
  • 人脈 : 每年STP都有很多人,雖然大家大多是想要往商管領域發展,但各自的背景、科系、能力等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像我們那組就有人是比較擅長組織活動、有人會寫網頁,有些人則是比較懂商業相關的分析,所以不只是單純可以交到很多朋友、幫自己累積在各個領域的人脈,跟這些擁有不同特質與技能的人進行交流及合作,也讓我收穫很多,我們現在也都還是不錯的朋友。

STP 有甚麼問題?

  • 課程或活動安排欠缺備案 : 我自己覺得STP的活動常會有很突發的變動,然後也沒有即時做出相應的對策,說實話會讓學員覺得蠻困擾的,舉例來說當時OD2因為有評審臨時不能來,導致現場只剩一位評審,然後就以甚麼一人評分不客觀之類的理由,沒有公布OD2的第一名,印象中好像是到OD3結束才說要補頒OD2的獎(但到了那時候大家其實都不太在乎了....),還有像是在Final Day的時候,因為他們沒有處理好場地的事,所以甚至一度公布說要提早舉辦,後來是因為會撞到大家期末考,受到強烈反對而作罷,大概類似這樣的事情其實一直有在發生,對於大家來說的感受就蠻糟的。
  • 課程長度過短且地點易變 : 因為我自己有參與過其他的校外培訓,比較起來就會覺得學員對於課程的期待很低,那一部分原因我覺得是因為時間太短,每次大概兩個小時的課程,加上常常會因為技術或場地問題而有delay跟時間浪費,就算講師再厲害,大家也難以去期待真的能夠學到很多東西(當然講師可能也要慎選...)。除此之外STP上課的地點也是不斷在變動,上面的課程排除工作坊共七堂,我們至少換過了五個不同的地點(從松山到中山都有),我自己住台北市區所以還好,但對那種從新北或外縣市過來的人來說,可能整個體驗綜合起來就會很差......
  • 學員約束力低 : 不確定是不是因為STP收的學員數量太多(aka門檻偏低),導致我感受到的是,大家普遍對待STP的事情都不是太認真(至少跟我參加其他的培訓相比),說實話不只是我們這組,就連其他組很多人到最後都只是抱著一種「把事做完就可以領回保證金走人」的態度,阿除了數量太多,或許也跟課程品質不一、STP課程安排紊亂等等上面有提到的的問題有關,總而言之我覺得不管是專案(甚至有小組最後沒有完成專案...)還是課程,不論是學員還是STP方面,都給我一種虎頭蛇尾的感覺,一邊是希望學員可以全心投入,但又一再的讓大家失望,同時也對大家的不用心無能為力,另一邊則是很想要學到些甚麼,但又因為不抱有期待,而不肯在上面花費更多的成本,這或許是STP(至少就15屆來說)可以思考怎麼調整的地方吧 。

以上是我對於STP這個培訓計畫的想法,再次澄清,以上都只是我個人在一期參與當中的心得,沒辦法完全作為大家是否選擇報名的依據,還是建議大家多多看看各種資料,做好research再來決定。雖然我結尾的部分好像偏負面,但就像我上面說的,其實STP也帶給了我不少養分,包括在專案管理上的能力阿或是認識了很多有趣的人,所以我自己也對於這樣的經驗很滿意,下一篇就來談談我的另一個培訓,也就是我現在實習的時代基金會吧 !

--

--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