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校級交換申請經驗分享 - 德國波昂大學

Shun-Fang Shih
Sep 10, 2022

--

受到友人撰文啟發,加上身邊大家也一直都有在問相關的問題,決定把自己申請交換的一些過程跟注意事項寫出來跟大家做分享,這篇文章會聚焦在向台大申請以取得學校推薦資格的部分,至於後面與波昂大學間的手續或者德國居住經驗等等,就......有機會再來寫文分享。

本校

在進入正文之前先說明一下背景,我是在大學三升四的級數,以台大校級的身分申請到德國波昂大學一學期(111-1)經濟學系的交換學生,然後本身有考托福(分數不高),但沒有德文相關的檢定,因為我自己這樣的背景,所以這篇文章是給跟我一樣成績不好但想申請交換的人,如果你成績很好那這篇對你的幫助極度有限,建議去找一些教怎麼填志願的分享文會有用的多。

因為我沒有申請院級的交換,不清楚相關的流程是否相同,所以本篇文的內容可能僅限於透過校級進行交換申請的途徑,另外,因為學校交換的規定每年都多多少少會有更改,所以我的經驗只是做個懶人包供大家作為參考,還是建議好好研究學校每年所舉辦的說明會以及相關資料

在進入正式的文章之前,先為大家建立一下信心,我忘了哪裡聽來的資訊,台大每年申請交換的錄取是 90 幾 %,換句話說,如果不挑學校基本上是一定出得去,就算有理想的學校,只要成績不要太差、檢定有達標準,其實都還是有機會的,我自己成績就算蠻爛的,但還是能夠去到歐洲的學校(我們 Uni Bonn 也算不錯的吧......),所以有想報交換的人就勇敢申請不用怕!

在前言結束之前,我先給幾個結論性的建議
1. 查清楚該過的檢定跟門檻,然後儘快通過(必要)
2. 履歷、自傳跟讀書計畫盡可能提早完成,上網多讀一些分享文章或請有交換經驗的人幫忙看
3. 如果有能力的話,還是要顧一下成績,畢竟這是掌握度最高的部分
4. 志願跟名額制度有點複雜,不過填的方法簡單一句就是分數高說了算,所以前面三項拼高比較重要,分數太低也不用浪費時間研究了

接下會分成申請流程、繳交文件以及志願選填三個部分來說明。

申請流程

先來說明一下台大申請交換的流程,目前是上下學期皆可申請,而正式出發要在申請學期的一年之後(例如我是 110-1 申請,111-1 出發,如果是在 110-2 申請則最早在 111-2 出發),申請時可以選擇一學期(上 or 下)或是一學年,不過由於每間學校名額的關係,這邊的選擇可能會影響到申請的結果,我後面再做說明。另外一個需要在申請時填寫的是希望報名的語言組,台大的交換學校會分成日語、德語、西語、韓語、一般等等不同的組(雖然通常是一校一組,不過一間學校其實可以同時開設多個不同的語組,而各語組之間的語言門檻就會不同),大家就依照自己理想的學校來選擇組別。

繳交相關文件之後(後面會詳細講),學校會對每一個申請者進行評分(我們這屆似乎是學業成績 40%、履歷+自傳 30%、讀書計畫 30%),每個人就會得到一個最高 4.3 的分數,以及自己在所選該組的排名,接著就會進入到選填志願的程序。台大的志願選填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跟前面說的組別有關,只能選填該組別中的學校,如果對於自己第一階段的結果不滿意,可以選擇放棄名額到第二階段,而第二階段則是會將所有組別剩餘的學校名額打散,只要有該校有缺額都能夠填選,不過一旦沒有申請上就真的沒有了QQ

經過了上述流程後,就算是完成了台大方的申請,也就是所謂「取得學校推薦資格」的部分(通常是所有學校交換計畫的必要條件),接著學校會將相關資料提交給外國學校,交換生需要經過後面該校的審核才算是正式的交換生,所以嚴格來說完成台大的申請只能算是走完一半的流程,不過就我個人聽到的,基本上如果沒有語言能力不符之類比較明顯的問題,外國學校通常都不會擋台大推薦的學生(我自己也只被多要求交了一份 letter of motivation),這邊額外提一點,因為是校級交換生,通常在科系選擇上就會比較自由,像我自己就是跨系申請,只要學科本身沒有差異太大、動機信有清楚說明,我猜應該都可以通過。

繳交文件

繳交文件的部分我會切分成語言檢定、學業成績以及其他資料三個部分。

1. 語言檢定

在語言檢定的部分,交換生要根據目標學校所設的語言門檻來給予相關文件,以上面的語言組別來說,一般組就是一定只看英文(托福 or 雅思都可),大部分都是看總成績,但像英國、加拿大之類英語系的國家通常會設各分項的成績門檻,而其他外語組是裡面所有學校一定都能用該外語檢定申請(例如德語組看德檢、西語組看西檢),其中也可能有少部分的學校會同時接受英文檢定。

這個部分有兩件事需要特別提醒,第一個是要到國際處的官網去查該校的申請資料,雖然我上面說非英語的外語組一定能用該外語檢定申請,但有極少數的學校是會要求同時看兩種語言檢定的,所以這個部分要先查清楚,第二件事情是,剛剛有提到台大方的送件僅是確定會向對面學校推薦,後面還要經過對面學校審核,所以推薦還是要到理想學校的官網,去查查看他們對於交換學生的語言門檻,雖然理論上兩邊學校的資格應該會一致,不過還是以防萬一。

語言門檻的部分就單純是門檻(沒過就沒有報名的資格),對於成績不會有影響,然後我不太確定雅思跟其他外語的狀況,不過托福最低分數應該是 83,大部分非英語系國家的門檻也都設在這邊或是 80 幾左右,而英國、加拿大、美國或是荷蘭等國家,就可能要 90 幾。台大上學期的申請應該會在 11 月中左右,有興趣申請的人記得看好時間趕快去考試(托福建議最晚要在申請截止的三個禮拜前考完)。

2. 學業成績

在個人成績上學業占了最高的 40%,那這個部分的算法會是報名學期的前一學年GPA*20% + 系排名*80%,這邊所指的系排名是會看申請人上學年在該系的排名 % 數,依照所處的級距組別來給予分數,詳細的數字我忘了,下面就隨便舉例,假設區分成 1-10%、11-30%、31–50% 及大於 51% 四個組,會由高到低分別給予一個數值,如果申請人是 35%,那上面「系排名」的分數就會是 31-50% 這組的數值。再幫大家建立一次信心,我自己在系排名就是過半的那最後一組(差一點點==),不過還是出得去,所以說交換真的沒那麼困難,雖然這樣說,但大家如果有打算去交換,還是要盡量顧一下成績……

3. 其他資料

這個部分就包含了剛剛提到各 30% 的履歷+自傳以及讀書計畫,這個部分唯一的建議是趕快寫好請有交換經驗的學長姐或同學看,說實話我自己一直都沒有很了解他們在這部分評分的標準跟偏好,所以當初也只是盡量放了一些跟國際交流、語言相關的活動經驗,最後也算拿到一個還可以的分數(有興趣的人可以再跟我要)。雖然上網查會覺得大家寫的都大同小異,但看了成績之後就會知道差距很大,再加上兩份總共加起來 60%,對於成績有很重要的影響,所以建議大家能夠早早準備來慢慢修改。

學校在說明會裡面會講他們在打分上的一些偏好,第一個是會比較喜歡大三、大四或研一之類交換完還會回來念大學的人,理由是覺得這樣能夠比較好的達到交換資源的分享,雖然不確定評分是不是真的會有落差,但建議要申請還是把握大三大四。第二點是過去讀書計畫通常會要申請者針對單一間理想的學校來寫,也是希望申請者能夠在過程中多去搜尋關於當地或是該校的資料,不過近年來發現大家寫的跟最後去的通常都有落差 XD,所以就不要求要針對單一學校寫,不過這個部分應該就看大家怎麼寫比較習慣,像我自己就覺得沒有針對學校很難擬出完整的計畫,所以還是有設目標學校。

志願選填

最後就是填志願的部分,我會分成名額、志願跟其他三部分來講,不過就像最一開頭說的,如果成績低其實研究制度也沒意義,所以下面內容我只是大概帶過規則,如果想知道一些填的策略可能要去找其他文章。

1. 名額

打開交換學校一覽表的網站,會看到合約名額、徵選名額跟徵選人次,那這三個數字中,只要看徵選名額跟徵選人次,這兩個數值代表的是該校所收的交換生數量的最小與最大值,徵選名額指的是該學年所提供的交換生數量,因為是以一年來作為單位(也就是說一學年的交換生算是一個,一學期則算是0.5個),所以是出去數量的最小值(假定每個人都填一學年),而徵選人次則是以一學期來算(假定每個人都填一學期)。合約名額不太重要,原因是其指的是兩校所談的約定數量,但學校有兩校平衡的規則,所以數字會隨著每年而變動(例如最初談3個,但對面學校只有2個人來,那台大也只能出去2個),簡單來說最終可以出去的數量就介在徵選名額跟徵選人次之間

不過細部數量還是要看各校的參考資料,有些學校會規定上或是下學期能有多少交換生,或是上下學期間不能差太多之類的,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學校會限制部分院學生的申請資格,所以是否有資格申請以及可以申請的數量維何,都還是要看該校規定以及當屆的申請狀況來決定。

2. 填志願

填志願的規則跟指考很像,簡單來說就是分數越高越優先,所以原則上可以想去哪就填哪,不用管分數跟志願序,但志願數量還是只限 30 個,所以有些不可能的是也可以不用填上去浪費......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蠻重要的規則,也就是台大的志願是把上學期、下學期以及一學年分別作為三個不同的志願來進行比較(就是你如果真的很想去某間學校,你可以三個都填的意思),所以唯一會出現分數低超越分數高的情況,就是在如果該校只剩下學期的名額,而分數高者只填上學期,那就會其後填選下學期的人中分數最高者錄取。

以上大概就是名額跟填志願的規則,看完就會發現,名額本身很有可能是一個區間而非定值(畢竟不確定填選的人有多少要一學期或一學年),而填志願一間學校又是細部到切成三個來比,在不知道其他人意願跟選擇的情況下,真的很難知道怎麼填是對的,所以每年在交換季的時候,交流版都會有搓湯圓表單,就是希望減少填志願時資訊落差的狀況,不過阿基本上,這樣的機制在外語組人數比較少的情況還算有效,但像一般組 200-300 人,說真的,如果排名是在 100 以後,參考性就已經很低了,所以才建議大家真的是想去哪就填哪。

3. 其他

這邊額外提三個學校的資源,第一個是會公布歷屆各校錄取者的成績,但個人心得是參考性很有限,大家看看就好,畢竟每年一個學校就出去幾個人,而這幾個人會決定你所看到參考成績,除非是那種每年都在最高分的學校,不然變動性應該蠻大的。第二個是獎學金,大抵上校級的部分除了低收入戶之外,應該會有一個開放給所有人申請的獎學金,不過這筆是有限定學校,而且也是成績比較好才會有機會取得的,所以這個部分建議去查查其他文章的說明,最後是過往參與者的心得,雖然前面說了那麼多其實就是偷偷表明如果成績太低的話,你也沒辦法決定自己會去哪,但還是建議大家在選擇學校前多了解一下自己選擇的學校跟地區,畢竟是要那邊生活至少半年,就算沒辦法是理想,至少也要是一個可以接受的地方。

以上就是給成績不太好,但想申請台大校級交換的懶人包,更多資訊還是要看台大每學期所公布的簡章,以及網路上其他的分享文章,大家有興趣(以及我有空)的話,之後可以再多分享關於德國交換的一些心得。

剛過完 200 年生日的 Uni Bon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