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關於台大政治系

Shun-Fang Shih
Jul 18, 2021

--

接續上一篇我自己對於政治系的認知跟理解,今天就來回一下大家對於政治系的疑問吧 !

再次聲明,以下針對問題的回應都是我個人主觀的意見,如果跟你的剛好相符,那很高興我們看到了一樣的東西,如果不同,也歡迎你提出你的看法,可以讓我們來做看法上的交流 !

政治系政治正確嗎?

不。不是說政治系普遍很不正確,是政治系的環境很難讓所有人都保持政治正確。就像前一篇裡面說到,系上本身人數龐大,且都是由許多小圈圈而組成,每個小群體與小群體間,乃至小群體內部成員對於社會議題的立場,都可能有很大的差異,而我自己的觀察是,這樣的差異並不會根源性的妨礙大家對於公共事件的討論,不過得確在範圍上會有所限縮,也就是說,每個人依然可以對某項議題表達他們各自的想法,而通常這樣的意見表態在群體內也都會出現反對聲音,進而產生相互辯駁、攻防的過程,不過這樣的討論會侷限在不破壞彼此友誼的框架下,有了這樣的背景,我會以下面三個層次來回答這個問題。

  • 共識的尋求而非立場的捍衛

誠如上述所說,我自己感覺系上同學間的議題討論,多多少少都會受到人情上的影響,不過這個等等再談。更重要的是,因為課堂上不斷強調著多元、溝通、交流等等概念(我認真覺得政治系的課一直在闡述這件事),慢慢的其實也培養大家在討論上都會是以一個尋求共識的前提來進行對話,換句話說,比起說服抱有不同意見的人,我覺得大家往往更重視的是如何找到一個能夠同時容納這些不同立場的方法(當然,此處說的不同意見,是在價值上與道德觀上,而非在客觀事實上),這是我自己在跟政治系同學交談以及跟外系同學的過程中所感受到的明顯差異。我這邊想以一個比較有爭議的中正紀念堂案件為例,本質上是關於轉型正義以及文化保存上的衝突,根據我自己當時在系上的討論,大家基本上都同意中正紀念堂在正當性確有其爭議之處,但同時它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保存價值,所以我們可以來討論看看,有沒有甚麼方式能夠讓它產生轉型或改變,在保有部分文化價值的前提下來進行轉型正義的推動,換句話說,就是這兩種價值其實沒有哪個比較重要,只是在當前的背景下,有一項價值的部分犧牲,能夠換取另一項價值的部分推進,以取得最大的公共利益,這是我們所能認同,且我認為這很多政治系學生所持有的觀點(依據我個人觀察)。但我跟外系學生討論的過程就不太一樣,他們會直接批判中正紀念堂的存在正當性,也就是說,由於轉型正義推動上的必要性與其背後價值,某程度上在價值的體系中佔有了絕對的優勢(可能他們並沒有這樣的想法,但我感受到的是這樣),因此並不是轉型正義跟文化保存來取得平衡,而是如果這個建築本身並不符合轉型正義的價值,那其同時也不應具有文化或歷史上的保存意義。

如果真要說政治系學生有甚麼共同的價值上位,我自己覺得是極為反對一言堂的存在,不僅本質上的認同多元價值體系,甚至是在情緒上的覺得如果意見場域持續都只有同一種聲音,是一件極為匪夷所思或讓人擔心的事,如果唯一認同的價值就是多元,那政治系又怎麼能夠隨時保持政治正確呢?

  • 政治系學生的道德感沒有比其他系來得高

如果大家覺得政治系學生都是奉公守法、具有很高的道德感,那真的是大錯特錯。我自己覺得頂多就是更重視制度或公權力,並且通常對於社會議題及事件有比較大的關注而已(甚至就像上一篇說的,裡面很多其實是想轉系,所以也不會有這些特徵),真的沒有到道德高位的層次,不過這同時也是為甚麼在政治系的討論中,比較少出現道德譴責或價值性批判的原因。

也就是說,我自己認為政治系學生的價值公約數,大概就只是「普世價值」這個等級,像是甚麼重視人權、強調民主、環境保護之類的,在那些所謂的「進步價值」上,包含性別平權、轉型正義或是勞權保護上,大家也真的都有蠻大的分歧。

  • 群體的劃分真的很重要

還是要再次強調,作為一個由許多小圈圈所形成的大系,要所有人對於價值體系建立起一定的認同,是非常困難的。相信大家會想問這個問題,是因為今年政治周的文案在性別問題上所發生的爭議,在事件的一兩周內,我在朋友的直播中有聊到一個問題

為甚麼政治系可以允許發出這樣的文案?

作為一個性別意識不夠強烈的政治系學生,我不是主辦單位也不是文案撰者,沒辦法跟大家說明文案的撰寫的動機跟概念,而同時,我也並不熟稔性別議題,甚至可以說是完全沒有接觸過相關文本,無法清楚地點出文案中每一個具有問題的部分,依我的程度,僅僅就是知道這篇文案的某些地方可能會產生爭議(我自己比較熟的其實是後面公關那塊),不過,我想我還是能夠以一個政治系學生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

第一個,就如同前面那篇文所說,不管政治周爭議燒多大,那從來都不是政治系的事。因為政治周本身就是由系上某一小圈圈的人來主辦,而前面說過了,這些人從不代表著政治系(我相信系上也沒有人真的認為自己能夠),所以對系上的非參與者來說,這完全是"政治周"的事,而非"政治系"的事,換句話說,對於很多人而言,並不是「身為一個政治系的學生,我覺得政治周的文案沒有問題」,而是「不管他們發了甚麼、做了甚麼,那都是他們的事」,因為他們不代表政治系,政治系也不代表我。而這也是我自己為今年政治周感到很同情的地方,雖然不否認政治周某程度上作為政治系的代表,但要大一的他們背負起所有政治系其他學生先前的過錯(例如甚麼政治系不意外之類的),真的是太重的負擔,換作是我,大概也會覺得很不理解跟無奈

第二個,基於前面有提到的前提,比起價值的正確與否,或許大家更重視的是友誼,雖然沒辦法提出明確的證據,不過我相信在政治周的事件中,一定有系上的同學一樣也知道文案會有所爭議,但考慮到人情的原因而選擇保持沉默(不論事前或事後),再加上不斷有提到的,系上的氛圍很重視這種中立的概念,會有這樣的情況應該不難想像,當然,我並無意去評價這個現象的好壞,只是為其提供我的解釋及看法

第三個,其實...也不是大家都這麼允許XD,如果認真看留言區的話,其時會發現底下很多批評或嘲諷的人本身就是系上的同學或學長姊,那之所以沒有在事前或是透過內部的方式來解決,最大的原因就是根本不認識,就如同一再提到的,對於很多學長姊來說,這些辦理政治周、撰寫文案,就只是同樣掛著「台大政治系」的其他人,甚至稱不上學弟妹,既然從不認為本身是一個共同的群體,又談何從內部解決及檢討呢?

以上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也是我身為一個政治系學生,對於今年政治周的想法,因為我相信對於很多學弟妹來說,這次的經驗應該不具甚麼正面的效益,一再提起也只是增加他們的痛苦,未來我應該不會再多談了

政治系是不是都很愛玩?

看怎麼定義「愛玩」。如果指的是辦理活動、參加社團或其他非課業或學術研究的話,我覺得,普遍而言,政治系的學生應該比起很多系來說,都有更強烈的興趣在參與課外事務上,除了本身課程負擔輕的允許外,很多人也都是透過這些探索來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或職涯方向。不過如果這邊說的是跑夜店、夜衝、夜唱等等跟夜晚比較有相關的娛樂,我覺得沒有,基於我個人在B08認識的各系人脈中比較,我覺得政治系並沒有特別明顯(偷偷說,我自己聽到的其實法律系、土木系、工管系都不少),就算真的有特定群體從事這些的娛樂的頻率特別高(我自己覺得沒有),依照我在前面的說明,那也不過就是系上的某個小圈圈,不具有政治系的代表性,還有其他很多群體的人,上大學後真的是夜店、夜衝、夜唱一個都沒去過

政治系的學術風氣如何?

熱愛學術或甚至未來想做研究的大有人在,但不否認普遍而言大家並不會花很多心思在「政治系」的學術研究上。系上有不少都是那種,下課會不斷找老師問問題,自己閱讀許多課外文本來補充,甚至思考政治相關主題來進行研究的人(當然政治系就已經分成三個組了,包含的主題更加廣泛),但根據我自己的觀察,系上大部分的人還是跟我比較類似,認真讀書的目的只是為了拿到好的成績(並不是說對於課程本身沒有興趣,是我認為這樣的興趣程度不足以稱為"熱情"),所以也只會認真念教授有教或考試會考的部分(我自己真的是只會在考試前念書XD),而之前有說過,系上教授普遍不會有太高的課程要求或考試難度,自然,大家就不會花很多時間來念"政治系"的課程

之前有朋友覺得政治系的氛圍很像管院,我自己其實蠻同意的,不是說政治系的學生真的不愛讀書,是政治系的課程本身關注的就是社會上的議題跟案件(我相信系上有人抱持著不同的想法),所以學術的研究跟實務的運用是沒辦法分離的,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個學生非常關注社會議題,甚至會為此撰寫社論,但沒有特別積極研讀文本,那這樣算是重視學術嗎XD

政治系的人是不是都想進入政界?

並沒有。我自己進入到政治系兩年以來,還沒有遇到任何一個同學跟我說他未來想要踏入政界,反倒是,因為這個科系本身方向的模糊性,對於自己的未來職涯沒有想法或始終在探索的人真的非常多,雖然很不想這樣說,但在職涯上感到茫然,是政治系的通病,大家往往卡在一個不知道自己要做甚麼,也不知道自己的所學能夠做甚麼的狀態,這個部分我會在之後的文章裡再談談我自己的經驗

根據我自己在系上的觀察,大家的職涯方向大致上可以分為五種,國關組(還有系上很多想轉到國關組的人)有一定的人在未來想要擔任外交官,而公行組也有一定的人打算進入公職體系,剛剛有提到,也有一群系上同學會想要針對學術領域進行更深入的研究,除此之外,有一大群是想要轉系或失敗的人(未來通常是希望從事私部門或法律相關的工作),最後則是剛剛提到對於自己未來始終沒有方向的人

政治系公行組是不是三組最糟?

見仁見智。我對於這個問題沒辦法給出很明確的答案,是因為,我到現在都沒有修過國關組或政論組各自的專屬必修(例如國關組的國際公法或政論組的中國政治哲學),所以我沒辦法給予直接性的評價說公行組的課就真的比較爛,不過,以我自己這兩年來的感受(尤其是大二三組的課開始分歧),公行組的課是真的真的蠻無聊的XD,不是說這樣的課程比較沒有意義,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我其實認為公行組的課,像是地方政府與管理或法學緒論等等,都有著更加實用的設計,畢竟課程的教授大多都是以實際的案例或可能用到的情況來做討論,但上起來就真的很無聊,就只是不斷在念一些很雜、很散的理論跟資訊,然後會頻繁出現某些特定的詞語或概念(像前面提到的多元、溝通、交流)。總之,大家如果有興趣來就公行組或政治系,還是建議多研究看看關於課程方面的資訊 !

以上,就是我對於政治系兩年以來的觀察與認知,希望這些介紹有幫助你們更加了解政治系的實際長相,不過在此也特別強調,以上大多是我個人主觀的想法,不一定是每一位政治系同學的實際體驗,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也都歡迎提出來作交流喔 !

從梁國樹會議題廳外拍的夕陽

下一篇,希望看甚麼主題呢 ?

--

--